情系撒玛坝-天天热点
2023-06-12 15:30:37 来源:红河网

◎谭文

有幸生活在红河州的我,看了哈尼梯田几十年,却百看不厌,看一回有一回的收获、看一次有一次的震撼。


【资料图】

哈尼梯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,作为旅游景点被推向全省、全国、全世界,以至于节日时人们接踵而至,说人山人海也不过分。

我爱清静,不喜欢往名气大的老虎嘴、多依树、坝达等热闹之处去凑,于是利用周末时光,相约几个亲朋好友,到红河县宝华镇看撒玛坝梯田。

撒玛坝梯田虽然万亩连片,气势磅礴,壮阔无比,是全国在一个视角点能将万亩梯田尽收眼底的唯一观赏区,但相对于哈尼梯田其他几个景区,它算是待字闺中的“大家闺秀”。

我们是下午到宝华镇的,走进撒玛坝梯田时,已是下午5点。走在密林中、树荫下的木栈道上,偏西的日光已照不到身上,多数游客已经离去,整个栈道几乎只有我们一伙。那种凉爽、静谧所产生的惬意无以言表。

此时的梯田,秧苗刚栽下,看不到那种波光粼粼的景象,只有秧苗中间透出的田水,映衬出稍许白色的云朵。放眼望去,都是一色的绿,绿得生机盎然、朝气蓬勃。绿色,那是生命之色,养眼养心。

在这绿色的世界里,我们无拘无束、尽情游玩、尽力挥洒、放声大喊。面对大自然,我们再怎么放肆也都显得渺小、单薄、微不足道。不知不觉间,夜幕降临了,我们相互搀扶着,意犹未尽地回到梯田边的宾馆。

累了一天的我们,睡了一个久违的好觉。我们是被公鸡的打鸣声催起来的。长期生活在都市,鸡叫声是多么亲切、多么奢侈。尚未尽兴的我们,又相约着去龙甲村、龙玛村,站在观景台上,居高临下,俯视整个撒玛坝梯田,但贪婪的我们没能将万亩梯田尽收眼底,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。远处的梯田被浓密的白云覆盖着,犹如大海翻腾、白浪涛涛。露在外面的山顶,如同长满植被的小岛在接受海浪的洗礼,云边的哈尼村寨成了“渔村”,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画卷!

置身其间,我不敢用文字去过多描绘哈尼梯田的美,因为众多的文人都没能写尽哈尼梯田的美,再长再大的画卷都装不下哈尼梯田的神韵,再激情的诗人都吟不尽哈尼梯田的颂歌,再高明的摄影师的镜头,都装不下哈尼梯田的博大。更何况我这种粗人怎么还敢去班门弄斧呢。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赞叹,我被哈尼梯田的壮美彻底征服。

要了解关于哈尼梯田的更多内涵,还需要融入哈尼人的生活,熟悉了解哈尼人的历史轨迹。我庆幸我当过农民,耕种过稻田,体会到种田的苦和累,从犁田、耙田、撒种、栽插、施肥、除草,到收割、晾晒等等,无论哪一道工序,都得挥汗如雨,两腿泥巴。但我是在平坦的坝区,而在梯田里种稻谷,将付出十倍、百倍的辛劳,更不要说一锄一锄去雕琢大山、开垦梯田了。每一粒稻子都是汗水的结晶,只有亲自种过稻谷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出米饭的香甜,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哈尼梯田的美,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哈尼人的辛劳和智慧。

这就是我每到一个村子,都会与相遇的哈尼人交谈的原因。我由于工作原因,常常到哈尼人家中访问、做客,我的文章中常常有哈尼人的生活写照,镜头里常常留下哈尼人的身影。这是一个勤劳、勇敢、智慧的民族。他们从远古走来,历经磨难长途迁徙,才在红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中定居。为了生存,他们不辞辛劳,经过几辈、几十辈人的不停努力,开垦出了宏伟壮观的梯田,为我们留下无价的文化遗产,提供了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态典范。然而,多数“走马观花”的人们,只叹服于哈尼梯田的壮美,却忘了探究哈尼梯田的发明者、创造者。

哈尼梯田、哈尼人,我们还会再来。

(责任编辑:袁潇楠 审核:卢秀丽)
  • 为你推荐
  • 培训
  • 简历
  • 职场
x 广告

职业

专业

考研

x 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