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春县——让哈尼梯田赞歌久久回荡-环球报资讯
2023-06-18 06:20:26 来源:红河网


(资料图)

梯田冬韵

春来,水满田畴,如串串银链山间挂;夏至,佳天吐翠,似排排绿浪从天泻;金秋,稻穗沉甸,像座座金塔顶玉宇;隆冬,雪兆丰年,若环环白玉砌云端。这,就是红河哈尼梯田的魅力。

2013年6月22日,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哈尼梯田被称为“大地雕塑”,作为“大地艺术”的哈尼梯田,既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本色,又深深融注了人们的劳作印记,既是完美的天人合一,也是自然与人的和谐赞歌。

红河哈尼梯田分布于元阳、红河、金平、绿春4县的崇山峻岭中,面积约18万公顷。其中,绿春县境内有哈尼梯田10万余亩,该县的哈尼梯田以腊姑梯田、桐株梯田最为壮观,为红河哈尼梯田“四域十片区二十万亩”保护范围的两个片区,梯田面积8769亩。

自2013年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,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刷新着绿春旅游接待纪录。面对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,如何加强哈尼梯田的保护,是一个现实问题。对此,绿春县结合实际,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。

10年来,该县实行“一周一巡查、一月一整治、一年一填报”巡查、监测制度,做到对每日巡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,做好遗产区国土空间规划,严格控制遗产区乱采滥挖等,统筹处理好民房建设和梯田保护之间的关系,提升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范化、科学化水平。

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梯田文化资源,该县高度重视,建立专门管理机构,设立梯田监测站,多部门协调联动持续推进梯田保护管理更规范化、科学化。在保护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,加大对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》的宣传力度,增强遗产区群众的梯田保护意识;把哈尼梯田保护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,围绕生态环境治理、梯田监测管理、传统村落保护、旱改水梯田恢复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抓好项目储备,积极抓好梯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;勤抓梯田产业,促进农民增收,积极开发探索养殖高价值水产品,培植优质红米,巩固“稻鱼鸭”、江鳅、泥鳅、黄鳝、田螺及折耳根等梯田产品,努力提升梯田产品的规模和质量,引进或扶持龙头企业,以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方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,依托文旅产业,把哈尼梯田保护区打造成绿春县城的“后花园”,变成观光休闲场所,带动梯田周边农户兴办农家乐,培植休闲农业、观光农业、体验农业,让梯田耕种者在梯田的保护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,增加收入,使中青年主动回流,从“被动保护”转变为“我要保护”。

在过去10年保护成效的基础上,绿春县将根据红河哈尼梯田绿春储备项目、绿春2022—2035年发展规划相关内容逐一落实已申报的建设项目,加强梯田产品的宣传,提升产品质量的实质性,“以走出去看看、引进来合作”的交流方式和鼓励加奖励的办法助推企业、商家到绿春发展。多形式以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》《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》为内容,对腊姑梯田、桐株梯田监测站监测员进行定期集中培训,以广播形式对周边村寨进行哈尼梯田保护宣传,并印制宣传材料进行常规性宣传,让广大群众认识和了解哈尼梯田的自然美和社会美,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参与到哈尼梯田的保护队伍中,共同对哈尼梯田进行保护和开发,让哈尼梯田赞歌久久回荡。

(责任编辑:陈楠 审核:卢秀丽)
  • 为你推荐
  • 培训
  • 简历
  • 职场
x 广告

职业

专业

考研

x 广告